【陈华讲B1第39期】项目设计中的通用理念

2023-09-20 22:26 陈华
Image

大家好,今天这一讲,我们来聊几个项目设计中的通用理念。这一讲,是专门给SAP B1的从业顾问们准备的,也可以说是我专门想给顾问们说的话吧。

Image
01
第一个理念

第一个理念:做任何的项目,顾问们一定要进得去,出得来!这句话我在十几年前就对我们团队的顾问就说过。

01
什么是进得去?

就是你做任何一个项目的时候,必须要能真正获得客户的认同,真正融入到客户的行业,融入到客户的企业,融入到客户的管理中,只有真正理解了客户,你才能真正设计出客户真正想要的管理流程和逻辑。

02
如何才能进得去?

在项目实施中,电脑水平、开发能力,这些统统不重要,管理理念、沟通能力,这些才是项目实施中最重要的。

01
管理理念

先说管理理念,这个方面其实指的是顾问本身的学识和能力。你要实施的是一个ERP项目,所以你必须要有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意识,如果你缺少这方面的背景,你是很难做到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的。因此你需要在两方面加强:



第一方面,在平时,你就需要有意识地去积累自己的管理能力,如果你是电脑方面的专业毕业,你觉得管理太虚,那你可以从财务这门课开始学起来,因为几乎所有的管理逻辑,最终都会在财务上体现,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。



另一方面,不管你多有多牛,多有能力,你也不能保证你通晓所有的行业,因此在每进入一个新的项目前,建议你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。例如以前我刚入行的时候,在每次接手新项目前,我一定会先查阅这个项目在售前的一些文档,包括工作任务书,包括客户的需求清单,包括售前的沟通会议纪要等,搞清楚客户主要的诉求和关注点。另外还要对客户的行业进行研究,通过网上的公开资料、行业分析等等,深入到客户所属的行业,分析这个行业在管理上可能的痛点和难点等。做足功课后,你就可以比较有自信地进入客户现场了。

02
沟通能力

一个项目进得去,除了顾问本身要有一定的管理理念和学识外,还需要有强大的沟通能力。项目实施就好比驾驭一艘巨船,你需要团结各种力量,如舵手、轮机、导航等,一个团队一起形成合力,才能保证最有效率地抵达目的地。

你的目标是项目成功上线,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,项目成功永远是双赢,而不是零和。所以不要试图去强行说服客户,而是要真正理解客户的关切,通过沟通找到最有效的方法。

另外沟通必须要注意细节,要用客户的语言来说话。例如你在培训时,不要总是说单据未清,因为客户的语言可能是未关闭,或者打开状态;又例如你要习惯把控制科目,改称往来科目等等,沟通时必须要跳出你自己的知识框架,站在客户的角度来说话。

另外在沟通中,你要随时记住你是顾问,你是来帮助客户的,你必须要有强大的自信。自信的来源,一是你事前做好了准备,做足了功能。二是在现场应对意外情况的冷静。在沟通中,当你对客户提出的某个技术细节并不太了解时,你也要能沉着地对客户说,你会下去后仔细做一下测试,然后给他一个正式的回复,而不是现场手足无措,或者心虚地说这好象可以吧,又或者这好象不行吧。如果你自己对自己都不自信,你让客户如何能相信你呢?

03
实施项目要进得去,还要出得来。

这个出得来,指的是当项目上线交付后,你能潇洒转身离开,而不会留下后遗症。要做到这一点,你必须要注意两点:

第一是在设计任何的方案,配置任何的模块时,你都要做足对意外的处置预案。例如操作人员如果没有按你的设想来操作,会不会导致某个报表出现问题?如果会,那么你可能就需要加控制,让操作人员想错也错不了,又或者加一张查错的报表,当出现问题时,操作人员能利用这张报表来检查可能出现的错误。

另外任何的错误,都应当有弥补的机制。例如可以进行红冲,或者取消重做,或者设计一个反向业务来回滚等等。所有的方案必须要能容错,能健壮,能纠错。只有这样,在上线后,才不会出现异常时,让客户只能找你,而你被迫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检查,去修改报表或者打补丁,以兼容各式各样、意料之外的奇怪操作。

当然我所了解到的,在有些情况下,有很多实施公司恰恰是不希望客户自己处理,而是发生问题后,让他们的售后来帮助处理,好象还能给客户形成付出很多,或者很人性化的、全方位的客户关怀的印象,这样每年收取维护费,客户也觉得物有所值。这种考虑基于商务,或者公司本身的生存所采取的策略,和我们今天讨论的顾问的实施理念是不同的,不能说谁对谁错,只能说理念不同。

02
第二个理念

第二个理念:不要抱怨客户有多么不讲理,出现的任何问题,都有可能是顾问自身的问题!这个观点,听起来很极端,可能会让很多顾问不服气。正常情况下,客户和顾问的关切和目标是一致的,大家都想把项目做好,都想让系统顺利上线,如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客户表现出不讲理,甚至不配合,那顾问就需要反思,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。



例如在需求阶段,如果客户总会提出软件无法实现的需求,顾问不应当急着去反驳或者拒绝,如果你第一反应就是去反对他,只能说明这个顾问仍然是基于自己的软件,基于自己的交付在反对,反对的最深层次理由,或许仅仅是因为项目成本可能超出预期,或者单纯是不想给自己添加麻烦,这就违背了ERP实施所应秉承的最基本的理念,那就是说到底,上ERP是为了提升管理,而不是为了上套软件。

因此遇到客户提出软件无法实现的需求时,你需要先站在客户的角度和立场,找出隐藏在客户需求背后更本质的需求。因为这个时候,客户其实提的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需求,而是基于他的经验和知识架构,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。



下面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:例如在需求调研的时候,客户告诉你,他需要对生产收货做审批。



如果这个时候,你如果心里第一个想到的,是糟了,SAP不能对生产收货做审批,于是你马上拒绝他。那么你只是一个很初级的入门者,连助理顾问都算不了,因为你在调研的时候,随时想到的只是软件本身。



而如果你心里第一时间想到的并不是拒绝,而是站在客户的需求层面,马上思考,我们要怎么才能满足这个需求呢?在SAP中,加一个是否审批的字段,来控制生产收货是否可以入到正常品仓,然后由有权限的人,去批准和更新这个字段,来实现审批的功能,这个看起来也能实现啊?对不起,如果你这么想,你就只是一个初级的开发,或者一个系统管理员,而不是一个合格的顾问。



真正的顾问会怎么思考?

他会马上意识到,对生产收货做审批,这是他的需求吗?不对,这仅仅是客户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,他希望在软件中实现对生产收货进行把关。



那为什么客户会提出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呢?在调研时,真正的顾问就会引导客户,为什么会需要对生产收货审批,启发客户去思考,最后客户可能就会意识到,原来他提出这个解决方案,是因为之前的业务中,总是发生产收货出现人为错误,所以他希望有个人来审批,有个人来把关。原来这才是真正的需求,那就是要杜绝生产收货的人为错误。



知道这个原因后,顾问就会再思考,这个需求看起来很合理啊,为什么SAP这款管理软件,并不能对生产收货做审批呢?是SAP的管理专家没有意识到管理中会有这样的诉求吗?显然不是这样。需求是合理的,但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。



要杜绝人为错误,我们有很多办法,例如最常见的,就是账和实物同步进行,实物收货的同时进行系统收货,甚至可以当场打印签字、确认。但审批绝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,因为除非审批的人,也亲自去清点一下实物,核对一下品种,否则他也不知道你做的生产收货是否正确,这种审批除了增加流程冗余,浪费管理成本以外,毫无意义。甚至还会有害,因为一旦仍然出现错误,你无法追究责任,审批的人会说单子不是我做的啊,而做单的人会说他审过的啊,你不能怪我!

所以SAP中,并没有把生产收货审批,当成一个管理上的解决方案,这恰恰是SAP的管理专家高明之处。

当顾问真正相信自己的产品,理解自己产品的逻辑后,他就可以针对客户在管理上的需求,提出基于SAP管理理念的,更为高明的解决方案。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,那客户也不会再坚持他原有的想法的。

所以如果顾问觉得,客户总是提出不合理的需求,那往往就是顾问的问题,顾问没有真正理解客户,没有真正站在客户管理的高度来思考,甚到顾问完全没有理解SAP的管理理念,需要再好好修炼自己的内功。



还有一种现象,是在我们一个偏技术的顾问身上总是会发生的。这个顾问技术很强,遇到所有的问题,他都可以很轻松的用技术、用开发来解决。但他最多的抱怨就是客户太善变了,本来说好的一个方案,邮件也确认了,所有部门都认同了,事后还是会变,想变就变,太不讲理了,搞得他做得很累,还得不到认同。

确实,这个顾问很辛苦,加班到凌晨两点是很常见的事,我非常喜欢他的勤劳,但是我很憎恨他的技术,因为在我看来,他做得这么累,客户总是会变需求,并不是客户的问题,也不是客户不讲理,恰恰是因为他的技术太强,制约了他往真正的顾问方向去转变和发展。



客户为什么会变需求?

不是客户想折腾你,也不是客户故意要给你使绊,客户是使用部门,他当然希望你做的东西能一次性就好,他也不想变来变去。之所以需求会变,那一定是事先某些特殊业务场景没有想到,或者某些操作或者逻辑并没有想好。

但凡客户能将就,很凑合,客户也不想总是麻烦你来改。所以当客户的需求变化时,相信我,他也是迫不得已,这对他可能很重要,所以我们一定要改,哪怕增加项目成本,也必须去改。当然这里补一句,那种会逼着客户再掏钱出来改的做法,是销售很牛逼,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。

客户是使用者,客户往往并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,他上ERP,不是为了上套软件,他是希望借用SAP的理念,来提升他的管理,是希望借着实施,让顾问带着自己提升。

所以如果一开始你就任由客户提出解决方案,你只是帮他去实现的话,你的风险就会很大。因为和你沟通的,不一定是高层管理者,有可能只是中层,只是操作人员,在管理上,顾问才是专家,而你按他的解决方案去开发,必然会有很多特殊的场景或者情况考虑不到,上线后,遇到某些突然冒出来的奇怪的需求,或者操作人员有可能犯的奇怪的错误,你只能不停地去打补丁,不停去修补,最后你的方案就会漏洞百出,再也按不住,甚至只能推倒重来。



真正的顾问,不但会主动提出自己的专业的解决方案,还应该想到客户事先并没有想到的点,考虑客户事先并没有意识到的可能会发生的错误或者特殊业务,并且在你的方案中对这类场景做好预案,或者超越客户原始的诉求,给他更多。

只有这样,你能避免上线后频繁的需求变更。说到底,如果客户总是在变需求,只能说明一点,那就是你和客户,事先大家都没有想到。客户没有想到很正常,你是专家,你也没有想到,那你不觉得愧对顾问这个头衔吗?当然结果就是你也做得累,客户也不满意,何来双赢?大家都输了!


03
第三个理念

第三个理念,不要仅仅为了重现业务去构建流程。经常会遇到有人问我,他说陈老师,我们公司有什么什么业务,请问这个业务在系统里面怎么走?遇到这种问题,其实我很无语。因为系统并不是为了重现你的业务的,如果上系统仅仅是为了重现你之前的业务流程,仅仅是把你在线下所做的事,搬到电脑中来,那是起不到提升管理作用的。

ERP实施的一开始,都会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,叫业务流程重组。

Image

为什么要重组业务流程?


就是因为所有的流程,都是基于管理工具构建的管理流程。当工具变了,流程当然得变。以前用手工单据的时候,你可能需要现场一个签字,现在有系统了,如果系统本身就控管了这个环节,有可能流程就会变化,不再需要签字。如果管理工具变了,还是按以前的流程来走,轻者无法发挥新的管理工具应有的优势和效率,重者反而会让你的流程在新的管理工具下面变成拖累,对管理带来负面影响。

所以千万别再问,我有一个什么业务,想问在系统中怎么走,正确的问法是我有一个什么业务,想要管到什么,系统如何来帮我进行管理。

上面可能说得还是比较抽象,举个例子来说,如果你问我,陈老师,我们公司有大量的辅料领用,这个在系统里要怎么走?这种问法,如果你是我的客户,那没问题,我经过调研,我了解你真正想要管理什么,想要问什么,我可以帮你。但是如果你不是我的客户,你这个问法就不对,辅料领用这个业务中,你关注的到底是什么呢?如果你关注的是辅料领用是否合理,那我可能建议你在系统中引入领料单申请来辅助管理。但如果你其实关注的是辅料金额不大,但是领用量太大,带来巨大的管理成本,不值得,那可能我甚至会建议你根本不要在系统中做物料号管理,直接走费用预算管理。

并不是所有真实业务都要在系统中重现的,系统中控制的往往是关键节点,而哪怕对同一种业务,不同企业的管理重心不同,流程也会大相径庭。所以在我们为客户设计的每一个流程中,都会提炼出这个流程的目的,想要达成什么样管理目的,以方便客户理解为什么我们会为他这样来设计流程,而这些,都会在业务蓝图上以书面的方式醒目地标注出来。

04
第四个理念

第四个理念,流程都是互相制衡的,制少制衡力量的流程,无法生存。在所有的项目中,几乎绝大部分的流程,都是跨部门的,为什么呢,就是因为跨部门的制衡是流程有效的最佳保证。

如果某个流程,仅仅是在本部门内部,或者某岗位内部进行流转,那么这个缺少第三方监控的流程,很难保证会一直得到严格地、不折不扣的执行。其实这种也不能称为流程了,只能称为操作步骤。

Image
1
Image

所以顾问们在设计流程的时候,一定要考虑,你这个流程是有制衡力量,能保证其有效性的,如果流程中某个部门,某个岗位不作为,或者错误行事,那必然会有一个机制能发现,这样你的流程才是合理的。

举个例子来说,如果客户提出想统计现场的不良率,那么顾问想到的,不应当仅仅是在生产收货时加个性质来标识良品与不良品,因为你加了这个性质,但不能保证仓库收货的人会正确填写,甚至你都没有机制来发现他其实是在胡乱填写。

正确的做法,是应当把质量部门引入到流程中,在系统中添加一个专门的质量判定单,通过这个质量判定单来收集不良的数据,同时在系统中添加逻辑控制:当没有品质的合格判定时,仓库不允许收货,或者不允许收到超出合格判定数量的货。

这个流程看起来复杂了,但其实更有可行性,因为这张质量判定单在满足客户提出的,想统计不良率这个需求之外,还能带来更多,比如可能为质量部门提供一个数据收集工具,进而为质量部门出一些分析报表,来代替质量部门的手工报表操作。既然能代替质量部门的手工报表,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好处,那么他们就会更认真地对待系统的这个功能。

而如果仅仅是在收货上添加一个是否不良的性质字段,会有什么后果?因为缺少监控,仓库可能一开始会不小心填错一些数据,然后管理层和质量部门的手工报表核对,发现不良率好象不对,就不会再信任系统的数据。因为管理层不再信任系统的数据,那就更不会有人再来查,仓库做错的越来越多,发现好象做错了也没什么要紧,最后就胡乱做,甚至不做,这个流程彻底失效,除了增加一点汇报工作量外,一点好处也没有。

Image
2
Image

设计流程,第一是要有监控,第二是在引入第三方监控的同时,要给第三方带来一点好处。

还以上述为例,假如引入质量部门的质量判定单,却没有给质量部门带来好处,例如没有给他加上他们想要的数据,不能给他们出质量分析报表来代替他们的手工工作,质量还需要在系统外额外维护一套手工报表,那质量部门就不会严肃对待这个流程,他会认为多出来的这一步工作,是为别的部门做的,他没有什么好处,并且质量判定单汇报得正确与否都无所谓,反正他们是用手工报表汇报给管理层的,所以这张单子的正确性就会堪忧,流程也会失效。

因为篇幅的关系,今天我就仅给大家分享这几个我觉得比较重要的理念,这其实只是沧海一粟,同时也是抛砖引玉,希望大家能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,不断成长,不断积累,最终形成自己的实施理念和风格,谢谢大家!

Image

HISTORY
/
往期推荐